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正文
【新湖南】理论探讨丨立足红色资源 切实提高学校思政工作实效
作者:   时间:2022-05-25   点击数: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史方面的现实载体,不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它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勇敢前进的伟大精神动力。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调研,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了解这里的基层党建与红色旅游、红色教育情况。在重温了红色革命故事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永州红色资源丰富,据统计,有革命遗址150余处,如道县的陈树湘纪念馆、祁阳的陶铸故居、冷水滩的李达故居、零陵的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双牌的长征纪念碑等。这些红色资源是宝贵的党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要提高学校思政工作实效,必须立足红色资源,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广大师生在重温经典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建立和用好红色资源实践教学基地

当代青年学生是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之下成长,生活条件较为优越,部分同学谈论理想却注重物质享受,有爱国主义的情怀却缺乏实际行动,崇拜模范榜样却缺少践行的勇气,有公民道德素质修养却欠缺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抒发远大理想却缺少脚踏实地的精神。这些都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环境对人的塑造具有强大的能动性,建立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红色资源是优良传统的记录,它包括物质、信息及精神三个层面,代表着革命战争年代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和“活水”,能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宝贵资源。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以更有效地把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内化,使青年学生内心有无比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所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立足校内教学,而且要贴近生活实际,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丰富而多样的红色资源,建立长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在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学实践时,要以体验教育为路径,设计与组织开发课程,可以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优化课程设计,创新课程发展,提高青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践体验中,道德素养精神得到提升,精神力量得以增强。

所以,永州的学校应充分发挥永州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将红色文化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互相依托,传承红色基因。例如在红军长征最危急、最激烈的湘江战役中,陈树湘率领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拼死顶住了十几倍于己的敌人,用血肉筑起一道又一道“城墙”,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陈树湘最后弹尽粮绝,受伤被俘。在敌人将他押往道县县城途中,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他以年轻的生命,实现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在陈树湘烈士纪念馆,青年学生可以实地、实情、实景感受战争年代的艰苦,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弘扬树湘精神中不断提高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总之,通过在实践基地的体验式教学,使青年学生在真实的历史遗迹中亲自去感知、体验,获得真情实感,并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同时,在组织此类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与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互相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是设计和组织好教学实践的重要前提条件;也要成立红色资源教学实践小组,聘请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突出的学者作为授课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组织。另外,红色教学实践内容的编排上要不断创新,目标课时等计划要科学合理,确立教学实践的长效机制,实现实践教学的常态化。

总之,永州是红色资源“富矿”,以陶铸“无私无畏”、陈树湘“断肠明志”、李达“求真求实”等崇高精神为主要标志的红色精神资源博大精深。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神食粮,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需要进行充分研究挖掘和合理有效利用。

构建红色文化浓郁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大思政”教育格局是体系化、常态化、精细化思政格局的必然要求,以生动的主题引领思政的方向、以有效的载体强化育人的成效、以严密的机制推动思政的质量,营造“时时有思政、处处有思政”的教育局面是落实“大思政”的重要理念。新时代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坚守初心,努力彰显红色文化,发挥其对青年学生的春风化雨的育人作用。在日常理论学习中加强红色理论的学习,结合学生实际,把红色经典文学,红色历史事件、红色革命精神与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将红色文化传播纳入主题班会、学生活动与网络作品之中,引导学生们从心理上真正加强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如成立红色艺术团,创编一批优秀的红色剧目、红色歌曲、红色舞蹈,并走出校园展演,将优秀文化送到永州各地;举办红色文化艺术节,开展红色文化讲坛,实现艺术文化熏陶人。建立红色文化“沉浸机制”,将已有的校园活动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如红色书籍阅读交流会、红色电影展播、红色文化专题讲座、红色书画展览等,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采取浸润式教育,如在校园内建立红色文化主题文化角,建设永州革命先烈雕塑、石碑人文景观,建立红色文化知识走廊,建设红色诗词墙,将其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创设活动载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通过环境文化浸润人、艺术文化熏陶人、革命文化感染人、传统文化洗礼人、先进文化塑造人,将红色文化内蕴的人、物、事、魂展现,用红色文化之魂滋养学生,进而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由教化向内化的转型,激发学生在主观思想层面上对红色文化的探究兴趣。

2017年以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永州及周边区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积极推进区域红色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红色基因深植职业教育作为第一课程、第一使命来抓,构建“12345”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打造具有永职特色的思政育人品牌。“12345”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即通过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育人这条主线,将地方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线下实践平台和在线教学平台,建构全方位育人体系;落实新生入学、在校学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实现全过程育人;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方联动,实现协同育人;构建“五化”育人体系,实施“红色教育+校园环境”“红色教育+第二课堂”“红色教育+价值引领”“红色教育+经典诵读”“红色教育+社会实践”,通过环境文化浸润人、艺术文化熏陶人、革命文化感染人、传统文化洗礼人、先进文化塑造人,将红色文化内蕴的人、物、事、魂展现,用红色文化之魂滋养学生。

打造红色教育新平台

要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本着“就近就便、学用结合”的原则,着力打造红色教育新平台。如何打造?那就需要依托活动来实现。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加大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力度,该校设立红色文化科研项目,在全校师生中持续开展“十个一”活动:讲一个红色故事,唱一支红色歌曲,听一堂红色报告,看一次红色影片,诵一首红色经典,演一场红色话剧,读一部红色专著,做一次红色讲解,寻访一次红色足迹,开展一次红色拓展。逐步构建红色文化、艺术文化、地方文化、环境文化和礼仪文化融合的“五化”育人体系,从而将红色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使红色基因融入职教师生的血脉心灵。与此同时,该校积极打造“四五六”红色文化活动特色品牌,即实施“四进”工程,推进红色经典诵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印发《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育人实施方案》《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编写了《经典美读》读本,开设了“经典诵读”选修课程,创新“军训+文训”育人模式;落实“五个一”,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节课,每期一研讨,每年一比赛,每人一读本,形成了人人要读、人人爱读红色经典的良好学风;注重“六融合”,注重将经典诵读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提升党员的文化底蕴,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党建工作特色;经典诵读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利用重大典礼和特殊节庆日,组织大规模诵读活动;经典诵读与“红色教育在永州”进校园活动相融合;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经典诵读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经典诵读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融合,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职业院校红色文化氛围。另外,该校将努力构建“五化育人”体系,一是实施“红色教育+校园环境”,校园内设置永州历史名人石雕群像,以地方文化名人命名建筑物,建立红色文化知识走廊,建设红色诗词墙;设置红色班级,开展红色精神传承“示范宿舍评选”,举办“红色文化”寝室设计大赛;实现环境文化浸润人;二是实施“红色教育+第二课堂”,学校成立红色艺术团,创编一批优秀的红色剧目、红色歌曲、红色舞蹈,并走出校园展演,将优秀文化送到永州各县区;;三是实施“红色教育+价值引领”,与地方共建永州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基地主题活动、永州红色故事宣讲会等形式,实现革命文化感染人;四是实施“红色教育+经典诵读”,着力打造“红色经典诵读”校园优秀文化品牌,做到“四融合”:经典诵读与党建工作、社会实践、文化建设、地方文化传承相融合;落实“四个一”: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节诵读指导课、每学期一次研讨会、每年一次诵读比赛。通过红色经典诗文诵读提升师生的文化底蕴,实现传统文化洗礼人;五是实施“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开展大学生红色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景点、进监狱等活动,将实践课堂搬进扶贫村、网红社区、红色教育基地等,通过情景体验、寻访红色足迹、素质拓展等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先进文化塑造人。

开展红色文艺欣赏和创作式实践教学

文艺欣赏式实践教学,是通过开展关于红色文艺作品欣赏的同时,使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对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起到熏陶与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参与度。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可以组织观看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经典影片,开展关于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欣赏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书画展览活动,组织其他形式的红色文学作品诵读活动等。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的其他文艺活动。例如话剧、歌舞剧、评书等,为青年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青年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这类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范围较宽广,感染力较强,接受度较好,参与性较高。同时也要重视舆论宣传的教育引导作用,通过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等为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化为爱国实践行动。青年学生只有深入地学习红色历史文化,才会更加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

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有创新能力,文艺创作式实践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好方法。通过引导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挖掘红色资源并进行价值利用,进行红色资源调研活动及成果的汇报表演,来传承永州革命历史,展现永州红色资源并从中汲取革命精神的力量。例如,喜爱文学的学生可以用故事、小说、散文、诗歌等题材,喜爱艺术的学生可以用歌曲、舞蹈、绘画等形式,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分析和研究,既可以加深对红色资源的理解,又可以从中受到精神的洗礼和升华。譬如,江华瑶族自治县围绕建党百年主旋律,组织相关学校拍摄“非遗+红歌”快闪视频,策划制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的山窝窝》3支瑶语版歌曲,抒发对党的无比热爱;以江华籍革命先烈、早期中共党员、工运领袖李启汉为题材,创作瑶族音乐情景剧《斗争》参加了“精神密码”——永州红色故事情景剧文艺晚会并到各县区巡演,创作长篇小说《白帆船》入选省作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项作品。在县级融媒体开设“永远跟党走·带着初心去打卡”“溯源红色精神,接力诵读红色家书”“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等专栏,在市级以上媒体推出《伟绩丰功留青史,开天辟地写春秋——江华县革命斗争史略》《李启汉: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李启汉:席子蚊帐旧被子 “随身三宝”搞工运》等系列报道,极大地提升了红色教育影响力。

(作者系中共永州市委党校2022年春季学期处干班学员)

[责编:吴方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 学校官微


  • 湖南省教育厅官微